详情

护路战士唐生洲,坚守宣恩之巅!勇做高山盘龙“守护神”

宣恩闲谈 4030阅读
宣恩之窗小小编
宣恩之窗小小编Lv.11楼主+关注
2021-05-15 09:48 来自宣恩

护路战士唐生洲坚守宣恩之巅


受高寒气候条件影响,加之长期风吹日晒雨淋,一条条沟壑般的皱纹镌刻在他黑里透红的脸,常年身着灰色工装,整个人写满历史感,他就是宣恩屋脊椿木营养护管理站站长唐生洲。


1980年,唐生洲参加工作,每天巡路180多公里,每年达6万多公里,四十余年来他把全部心血倾注在挚爱的公路养护事业,挥洒汗水于高山边远公路,在看似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坚守、辛勤付出,用双脚丈量山之高远,用双手书写人生芳华,用质朴善良换得百姓赞许。

唐生洲在315国道清除垮方



战癌抗疫,勇做高山盘龙“守护神”


“唐站长,你身体又不好,不要这么辛苦吧。”“每天把路巡一遍,没有特殊情况,没有隐患,我这心里才踏实。”面对亲友的劝导,唐生洲回答最多的就是这句话。


2019年7月,医院打来电话告诉唐生洲他的体检结果有问题,需到医院复查。因正值汛期,工作繁忙,他将医生嘱托抛之脑后,忙完公路抢险才感觉身体每况愈下,去医院复查时才得知已身患膀胱癌。在家人的再三催促下才住院做了手术,住院期间也没忘本职工作,时刻关注公路情况,督促同事加强巡路、护路工作。


“现在是汛期,月亮岩那段经常垮方,公路不通我这心里也不踏实。”还未等伤口全愈他就自主办了出院手续,一天未休息重返工作岗位。


“今天降温了,路上可能有凌。老婆,你自己做饭吃,别管我啊,今天巡路可能要回来得晚些。”早上六点,海拔一千多米的高山可谓是寒气逼人,2020年椿木营的倒春寒好像比往年更猛烈。顾不上吃早饭,装了四个馒头,出门前不忘给老伴招呼一声。


椿木营乡平均海拔1680米,天寒雪凌大雾天气较多,公路时常会垮塌,群众出行极为不便,如不及时清理,来往车辆受堵于山巅会寸步难行,特别是在这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无论如何都不能大意,所以他必须比平时更早上路。


“你自己的身体怎样又不是不清楚,就不能多休息哈,晚点出门不行啊?”想到丈夫几天前才做完化疗却又如此操劳奔波,老伴既心疼又拿他没办法。


“现在是非常时期,要是路上绞凌了,疫情防控物资就无法正常送达,病人也有可能耽误救治。”为继续巡路,他把老伴的话当成“耳旁风”,径直出了门,与他的皮卡车穿行在浓雾中。

扫雪防滑(右一 唐生洲)

除险保畅,勤为公路养护“排头兵”


身为养路站站长,工作四十余年遇到的险情已不计其数,但2018年6月19日的灾情令唐生洲记忆犹新。


那天早上天未亮,他带着同事李富江上路巡查,因天下暴雨,雨刮器基本不管用,前行的路基本看不清,但他只想把路挨个巡遍。巡完路返回233省道太山庙段时被一处大垮方堵住了路。


为尽快恢复交通,唐生洲马上联系挖机、铲车、工程车,机械没来就徒手搬石头、清路障,指挥车辆安全停靠。正当他在暴雨中指挥车辆安全停靠时,右侧山体的泥石伴随磅礴大雨顺势滑落,好在同事眼疾手快及时拉开了他。


人心齐,泰山移。应急救援队伍奋力投入公路抢险,300多方垮方至下午两点全部清除,恢复交通,汗水掺杂雨水早已浸透他们的衣衫。刚把太山庙垮方清完,他又带队立即赶往深沟,疏通交通已是晚上八点。那一年的洪水凶猛,公路水毁特别严重,就这样连续一个月奔走于山间公路。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只要有时间,唐生洲凌晨五点多便带着儿子上路巡查、抛洒融雪剂,脸、手冻得通红。“你为什么要带着还在读书的儿子参加扫雪防滑工作呀。”面对别人的疑问,他回答:“娃就得锻炼锻炼,平时做活的时间少,趁放假好好锻炼他吃苦耐劳的能力,将来走上社会才能有所作为。”


椿木营地处高寒地带,雪凌天气长达四个月,为保障车辆正常通行,唐生洲每年抛洒融雪剂达1000多包50余吨。身体本就不好的唐生洲哪管医生“不能劳累、多休息”的叮嘱,为保公路安全畅通他毅然决然的奔赴在冰雪路上。

指导养护工人清理边沟

情系交通,甘为无私奉献“孺子牛”


1980年,唐生洲年仅14岁,家境贫寒为了有口饭吃,他在父亲的鼓动下报名加入县公路段养路工队伍。


“远看像要饭的,近看像烧炭的,仔细一看是公路段的。”这顺口溜是那时对养路工的形象描述。工作条件很差,生产工具相对落后,但他非常珍惜这份别人看起来“不顺眼”的工作,一方面是要挣工资养家糊口,一方面是当他看到因灾害导致群众出行受阻时内心的那份责任与担当逼使他继续坚持养好路护好路,久而久之与养路结下不解缘。


“你工资本来就少,养家糊口都不够,现在抢险、除雪还要倒贴。”面对妻子的抱怨,唐生洲一言不发。椿木营是高寒地区,边坡岩石松散,经常出现小垮方,机械清理不划算,自己又清理不完,但为尽快疏通公路,只能请人帮忙,挤出自己的工资给付工时费,一次的金额虽不多,但长年累月也可不少。


椿木营的皑皑白雪覆盖山体、树枝,银装素裹下份外妖娆,来高山看雪的人也会络绎不绝、逐年增加,对游客来说是踏雪看美景,但对养路工来说却在过“苦日子”。每年冬季雪凌时间越长,他们除雪保畅的劳动强度就越大。冰冻公路除雪保畅需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要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唐生洲与工友们每天早上五点出门、晚上八点回家已成常态,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唐生洲倾其所能、尽其所有守护着那一片屋脊。


2021年8月,唐生洲将退休告别他日夜坚守的养路岗位。当问及他有啥感想时,平常都面带微笑的他片刻沉默了,过了好一会儿,才语气沉重地说:“工作了这么多年的岗位怎么舍得离开呢。”虽然只是短短的一句话,但每一个字都饱含深情,都蕴含着他对公路事业深深的眷恋。



来源:宣恩新闻网

1

转载声明

转载或引用图文仅为传播更多信息,原创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更正、删除。

喜欢此帖就给TA打赏~

感谢您的赏脸阅读

3
5
10
15
20

打赏后这些钱都会交给作者

您的城市币余额不足

可能感兴趣

没有任何回帖,回复抢沙发~
城市通